防震减灾 科普同行 ——宁夏科技馆国际减灾日系列活动圆满落幕
在第36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,宁夏科技馆于10月12日围绕“投资韧性建设,提升防灾减灾能力”的主题,精心打造了《地震预警,一个“抢跑”的生命哨兵》《防震有方、遇震不慌》《咩咩浮力侠防溺水》三大科普活动。活动以互动体验、实操演练、趣味讲解相结合的形式,吸引数百名市民参与,让防灾减灾知识真正走进大众生活。
防震减灾是守护生命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是维护社会稳定的“安全基石”,更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核心支撑,既能在灾害时减少伤亡与损失,更能推动公众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防范”。
《地震预警,一个“抢跑”的生命哨兵》宣讲中,公众了解到地震波来临前,预警信号哪怕“抢跑”10秒,也能为学校疏散、家庭避险、企业设备关停争取关键时间,深刻领会“预警即生命”的内涵。《防震有方、遇震不慌》活动里,辅导员讲解抗震阻尼知识,同时演示“伏地、遮挡、手抓牢”的避震动作。一位刚体验完的小朋友兴奋地告诉妈妈:“地震了不能乱跑,要躲到承重墙下或桌腿等承重的地方!”这种“知行合一”的演练,将抽象知识转化为肌肉记忆,让避险技能深入人心。
《咩咩浮力侠防溺水》活动则依托黄河流域传统水上交通工具,借羊皮筏子的故事与动手实践,启蒙浮力原理与古人智慧,还设置水池模拟救援、防溺水环节,向亲子家庭传递水域风险识别及自救互救技巧。带5岁女儿参与的张女士表示:“孩子跟着学会了溺水呼救和防溺水知识,比我讲十遍都管用,补上了家庭水域安全课。”
此次活动既是宁夏科技馆科普服务的实践,也是“全民参与减灾”理念的生动传递。下一步,宁夏科技馆将持续优化防灾减灾科普内容,把地震预警、防震避险、防溺水等知识转化为更易接受、掌握的体验项目,推动防灾意识融入日常,助力平安宁夏建设。
宁夏科技馆 供稿